首页
律师介绍
原创成功经典案例
业务动态
标准
司法解释
业绩回放
办案随笔
管辖知识
联系方式
律师文集
原创成功经典案例业务动态标准司法解释业绩回放办案随笔管辖知识死刑知识自首知识强制执行取保候审刑辩指南刑事审判刑事诉讼刑事案例刑事证据刑罚分类罪罚轻重
刑事动态
法律咨询热线
18507712277



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文集 -> 刑事动态

南宁市扶贫办:脱贫攻坚结出累累硕果

添加时间:2019年4月18日   来源: 南宁犯罪辩护律师     http://nnfzbhls.maxlaw.cn/

党的十八大以来,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在邕城大地打响,全市上下为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勠力奋发、尽锐出战。

这些年来,贫困地区涌现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稳定致富,有贫困村屯砥砺奋进力摘穷帽,有基层干部脚踏实地真心帮扶,更有致富带头人不忘初心带领全体村民奔小康……这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的脱贫致富故事,感召人心、鼓舞斗志,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激发和催生了帮扶干部、贫困群众蓬勃奋发的脱贫攻坚动力。

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好风景带来好前景

道路干净整洁,房屋格调统一、错落有致;水车与小桥倒映河中,让人恍如置身江南小镇……如此如诗如画的景色,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前来。

这座“江南小镇”就是马山县乔老村小都百屯。

不过,在乔老村老村民们的记忆中,原本的小都百可是一个穷困破败的小山村。“过去这里大多数民房是瓦房,很多房子破破烂烂,屯里的巷道狭窄而且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泥泞难走。”乔老村村支书潘宏贤回忆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讲的就是小都百。

直到脱贫攻坚的春风吹遍邕城大地,小都百的村民们才迎来了转机。

几年前,南宁市将小都百确定为综合示范村,将该村的建设与环弄拉生态旅游区结合起来,积极助推旅游扶贫工作。为此,当地政府坚持“社区即景区、乡村即旅游”的发展理念,打造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一站式时尚生活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这个昔日穷困破败的小山村逐渐呈现出“山水映农家,诗画小都百”的美丽画卷。

如今每逢假期,山明水秀、配套设施齐全的小都百就是周边地区游客青睐的地方。在田园美景中摘摘水果、钓钓鱼,在农家乐吃土菜、购买农特产品,还能体验农家生活,自然随性,其乐融融,也给农民带来不菲收益。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面正在形成。

“山水映农家,诗画小都百”引来了如织游人,全村的乡村旅游火了,产业发展势头猛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成为马山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随着景区经营日益成熟,助农增收成效开始显现。目前,小都百群众通过土地租金、劳力薪金、人力等资本入股旅游公司,每月按期分红。2017年公司用于分红的金额达97.6万元,入股302股平均每股分红3000多元,全屯贫困户到2017年实现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升到2017年的11575元。

从去年开始,马山县提出了“体育+旅游”扶贫模式,希望通过承办体育赛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拉动旅游消费增长。在这一发展模式的带动下,乔老村也积极迈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未来,一个集旅游、体育、休闲于一体的小都百,将进一步拓宽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助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一个集旅游、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小都百,将进一步拓宽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助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11月中旬开始,横县峦城镇方村的红薯种植户们种植的春红薯迎来了年底的大丰收。“我家种的2亩多红薯已经全部收完,全部卖出去可以赚到3000多元。”脱贫户陈月华一边整理刚收回来的红薯,一边对记者说,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两年得益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方村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集体努力下,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红薯种植,打造红薯产业,为方村“造血式”脱贫打下良好基础,让许多曾经忙碌一整年也赚不到几个钱的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原来我们家种了十几年的甘蔗、玉米、花生,但是村里缺乏水源,土地分散,一年下来收入只有三四百元。”陈月华感叹道,“所以大家都选择到外面务工。”彼时,为了能供孩子念书,陈月华也不得不到南宁做双份工。

好在从2016年开始方村便整合资源,规模种植,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方村不仅成立了红薯合作社,还建立了红薯产业示范园,延伸产品也越来越多,广受市场欢迎。为了增加产量,方村大胆尝试春红薯种植,填补了春夏没有红薯产出的空白,并获得了成功。到目前为止,红薯产业示范园已种植红薯100多亩,辐射带动村民及贫困户种植500多亩。

春红薯的试种成功和丰收,让方村村民信心倍增。如今,陈月华除了打理自己的2亩多红薯,还与10多名户村民一起到产业示范园打工。“在示范园打工每天有100元工资。”陈月华说,产业园的工作加上自种红薯,她每年能得到近2万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孩子。

红薯产业示范园为方村的扶贫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因地制宜选准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如今,像方村红薯产业示范园这样的特色产业园遍布全市贫困地区,我市每个县区确定“5+2”个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村选定“3+1”个特色产业,集中资金、项目、土地等方面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经营主体带贫益贫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截至目前,2018年预脱贫村特色产业覆盖率全部达到80%以上,贫困地区农民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搬进新生活描绘新希望

在隆安县震东移民安置区,走进刚刚入住的扶贫搬迁户韦丽珍的家中,一阵爽朗的笑声响起。“做梦也没想过这辈子能有机会到县城来居住,百朝社区老家的房子老旧,家人挤在一起住,现在我一家能住进这个90平方米的大房子,前后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韦丽珍感慨道。

生活的改善让韦丽珍充满了积极奋斗的信心,“我以前从事发型设计工作,在没有稳定住房前,一直在外打工漂泊。现在有了新房,我已经做好规划,我年少时的创业梦将在新房子里生根开花。”韦丽珍的房子在一楼,她打算把靠近阳台的一间卧房改成工作室,现在设施设备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等小区的搬迁户安稳下来,我就在门口和小区里做广告,让大家都知道我这里有一家便民理发室。”在三室一厅的房子里,韦丽珍美好生活的样子已经逐步显现。这是南宁市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精准落实并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工作,贯彻落实自治区有关整屯搬迁、拆除旧房、后续就业产业扶持、土地增减挂钩、人均筹资标准等配套文件。对贫困发生率50%以上、集中居住50户以下、50%以上群众愿意搬迁的自然村实施整屯搬迁,实行安置点“八包”责任制,每个安置点落实1名县级负责人,组建一个专门工作班子,包干负责到底。同时加大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做好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确保每个搬迁户有1条增收门路、有1人转移就业。

2018年10月,我市出台了《南宁市关于促进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大对隆安震东集中安置区的资金、用地、后续扶持支持力度。该方案的出台,将对全市其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带头发展产业传授致富经验

一辆电动三轮车,一筐筐身披红甲的小龙虾,几个在湖边忙碌的贫困户的身影……在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这样的场景是收获的真实写照。这些小龙虾正是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法宝,冯应红是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

2016年初,冯应红从湖北来到妻子李爱的老家云里村养起了小龙虾。“云里村的自然条件适合小龙虾生长,而我掌握比较成熟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就干脆放手一试。”冯应红先租了云里村上里庄30亩的洼地,建了一个小型小龙虾标准化养殖池,开始在上林尝试养虾。

随着小龙虾养殖越发成熟,收益越来越高,2016年秋天冯应红成立了上林县爱行天下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了15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带动村里35户贫困户一起养殖,共同致富。“贫困户不仅能以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分红,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能在合作社务工增收。”冯应红说,他还有700亩正在建设中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分散在上林县各处,预计还可带动约15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冯应红成功养殖小龙虾的故事听在村民们的耳里,记在了他们心里。西燕镇寨鹿村村民莫康与冯应红相识已久,见到小龙虾带来的效益,莫康决定从外地回乡,2017年他开始向冯应红学习养殖小龙虾,如今莫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龙虾养殖能人,带动贫困户一起养殖增收。

致富带头人就像贫困村的领头雁,引领众多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的广阔前方。我市高度重视致富带头人的培育,以此助力贫困村、贫困户加速脱贫致富,深化粤桂扶贫协作,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依托粤桂扶贫协作,上林县大力实施“两培两带两促”六大行动,依托上林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服务中心、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孵化基地等平台,不断推动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质发展,并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

2017年,全市共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03人,其中216人创业成功,带动6100户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项目,其中5087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户均增收3406元,一批致富带头人被选拔为村“两委”干部,67名村“两委”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截至2018年10月20日,各县区已培训1320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超过年初制定的培训任务。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专长领域 | 律师文集 | 相册影集 | 案件委托 | 法律咨询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All Right Reserved

南宁犯罪辩护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8507712277 网站支持:大律师网